护理园地
护理动态
护理动态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曾说“心脏康复为心脏病患者预后上保险”。从这句话可看出心脏康复在促进心脏病患者职业康复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从事心内科工作的临床医护人员越来越重视心脏康复。心脏康复在我院开展3年,尤其是针对在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大讲堂收效显著,同时在院康复科引领下运动处方和在院康复训练在普通病房大范围开展。现代心脏康复强调从心脏病患者入院即开始,即Ⅰ期康复。作为心脏康复的第一站,我科从2012年底摸索心脏康复在心脏病重症监护室(CCU)的实践,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具体如下:
一、开展心脏早期康复实践的背景
我科为心脏病重症监护室(CCU),成立于2001年,目前开展床位25张,主要收治全省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和各类急性心衰等疑难病例的诊治,于2009年开始实施无陪制度。现平均每年收治患者1200多人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41例,急诊介入手术200多例。护士50人,平均年龄26岁,N0-N1的护士占1/3。
Ⅰ期康复主要以饮食、运动和药物为主的健康教育,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在疾病认识上,由于文化水平、经济能力及生活方式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存在极大误区。有的患者对疾病不以为然,饮食及活动完全不加控制,听天由命,有的表现为极度紧张或高度恐惧,不敢多吃一口,不敢翻身,甚至不敢入睡。有的家属为了给患者增加营养带的大鱼大肉及骨头汤;有的为了保证安全不敢让患者转普通病房;还有的患者听信网络只言片语挑衅临床治疗的科学性导致我科健康教育的形势非常严峻又迫在眉睫。
作为健康教育的一线护士人员队伍整体年轻化,高年资护士康复观念陈旧,低年资护士疾病护理知识缺乏,健康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词语太过专业化,以床边口头说教为主;经常找不到健康教育的时机,缺乏针对性,开展心脏康复的信心和主动性每况愈下。最终心脏康复成为大家都不愿接手的“烫手山芋”。
二、心脏早期康复实践过程
针对如上情况我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索:
1.内强素质
依据实施场所不同,着重适用于CCU陪侍区的家属。针对不同需求,创建人性化温馨的环境。我科运用LED大屏幕给予滚动播放CCU住院患者的治疗护理的实景剪影、科室文化以及相应的探视管理及院感管理制度,以期减轻家属对CCU的陌生及恐惧感。针对患者及家属的不同需求,通过电子大屏幕给予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通过这种健康教育形式拉近了与患者家属的距离,减少了在等待区那种焦急感与不安全的心理,患者在监护室接受治疗,而家属在等候区了解更多的疾病信息与环境院感知识有利于更好的与医护人员有效的配合,从而提高患者康复的质量。
为了提升护士人本位护理的思想,我科联合青年文明号开展了《唤醒护理》 读书比赛,引领护士从思想上认识优质护理的真谛,主动提供人性化的照护。
针对护士队伍心脏康复知识及技能普遍缺乏的现状,先后组织科室部分护士参加医院开展的《健康教育大讲堂》学习班,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了医院编写的《心脏康复知识问答》。同时联合山西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在我科开展急性冠脉综合征课题的基础上为我们护士开展了为期30个学时的健康教育方法培训,培训分别从访谈技巧、放松训练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
知识必须运用并转化为能力。因此,在前期培训结束后,科室组织N4-N5的带教老师与N0-N1的护士结成对子,就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康复编写及更新了健康教育资料教学讲义,修订健康教育周、月、年计划,并以PPT的形式在全科展示并评比。
2.外塑形象
科室为了提高肢体按摩的质量,引进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针对心血管患者大多有焦虑、抑郁等问题,科室开展了音乐疗法,每日早、晚餐后半小时各播放轻音乐,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每周由3名护士带领患者家属参加医院组织的健康大讲堂,让更多患者家属及临床一线护士了解心脏康复实践中的问题。
3.第三方检查和反馈
为了评定心脏康复实践以来的效果,我们采取了出科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出科评价作为终末效果评价,由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反映,过程评价有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护士在周质控时抽查,从健康教育护士和受教育方患者及其家属两方面综合评价效果,并将主要问题及建议反馈在健康教育月反馈中,负责健康教育的护士在下个月中进行整改。
三、实践效果
经过2年余的摸索实践,基本形成了心脏早期康复实践的雏形,患者CCU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重返CCU比例明显下降,电话调研反馈出院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8%以上。科室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也稳定提升。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808号